新时代本科教育的使命与路径-盐城工学院 - YANCHE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笃学格致 厚德重行 365bet官网娱_bt365体育在线_365bet投注官网

<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首页动态
             
           新时代本科教育的使命与路径
         
        通讯员:杜玉波       审核:宋青       责编:孙新华       点击数:       发布时间:2022-09-13 14:50:39
         

        以育人为根、以本科为本,是世界一流大学的重要特征和显着标志。2022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调研时再次强调:要坚持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为党和人民事业服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传承红色基因,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走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新路。”(习近平, 2022)这条路要走得稳、走得实、走得远,必须把一流本科教育作为立校之基,使本科教育真正成为大学的底色第一使命。只有办好本科教育,才能够培养出一流人才、产生一流成果、发挥一流影响,让学生和家长对学校充满向往,为一流大学传承发展人类文明奠定基础,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贡献力量。

        一、正确认识新时代本科教育的使命责任

        高教大计,本科为本。大学教育的质量,首先体现为本科教育的质量。没有高质量的本科,大学高质量发展就缺乏根基。我们需要从以下四个方面深刻认识本科教育的使命。

        一是坚守本科教育的初心。本科教育是高校回答“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一教育根本问题的首要环节,是培养青年学子家国情怀、使命担当,使之“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习近平, 2021)的关键阶段。我国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而不是旁观者和反对派。应该说,今天没有什么比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更重要,没有什么比这个方面出问题更危险。本科阶段是人生中牢固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灌浆期,让学生们把实现个人价值同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是本科教育的使命与初心。

        二是明确本科教育的任务。本科教育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核心阵地,是培养学生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勇担民族复兴大任的重要途径。本科阶段的青年学子是未来建设社会主义强国的生力军,是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努力前进的一代人。本科教育要以德为先,把爱国主义的种子埋入每个学生的精神深处,强化爱国精神、科学精神、创业精神、奉献精神、担当精神的培养,引导他们继承和发扬老一辈科学家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优秀品质,主动肩负起历史重任。人无德不立,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建立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体制机制是本科教育的根本任务。

        三是彰显本科教育的价值。本科教育是落实“四个面向”(习近平, 2020-09-11)、培养领军领导人才、打造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的关键依托,是基础学科人才培养、战略科学家和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基础工程。要以四个面向为方向,把握大势,加强前沿性、引领性学科建设,全方位谋划科学教育、工程教育。要走好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之路,完善多渠道选拔机制,深入推进培养模式改革,着力加强创新品格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鼓励容错、包容失败,引导优秀本科生心无旁骛、潜心科研。积极探索一条扎根中国与融通中外,工程、科学与人文社科并重,团队协作与个人创造并举的创新人才培养新路是本科教育的突出价值。

        四是夯实本科教育的根基。本科教育是落实“四个自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重要根基,是在“两个大局”下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不断推进知识创新、理论创新、方法创新的实践载体。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我国的历史、文化、国情都有独特之处,我们完全有能力、有信心培养出大师,走好人才自主培养之路。要坚定教育自信,自觉回答好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彰显中国之路、中国之治、中国之理,努力在研究解决事关党和国家全局性、根本性、关键性的重大问题上拿出真本事、取得好成果。充分发挥我国历史、文化、国情的特色,在课程、教材、实践各环节不断创新,实现对学生价值、知识、能力的全面塑造,培养一流人才、服务国家战略是本科教育的根基所在。

        二、系统把握新时代本科教育的发展路径

        推进一流本科教育是高校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我们需要在理念创新和战略路径方面多点发力。

        一是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大学要树立“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教育自觉,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汲取我们党百年奋斗历程中的智慧和力量,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要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培根铸魂、启智润心,教育引导学生扬爱国情、立强国志、践报国行,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要充分利用校史馆、博物馆、红色资源等,让学生们看到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一代代的杰出人才为国解难、为国分忧、为国尽责的卓越贡献,让学生们听到革命先烈惊天动地、彪炳史册的英雄壮举,让学生们学到革命先烈艰苦卓绝、自强不息、勇敢挺起民族脊梁的无私奉献精神。要让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念成为大学生的自觉追求,着重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与世界胸怀,提升人格气质与心胸格局。要重视价值塑造,着力提升理想信念教育的转化力,提高思政教育的效力,强化学科专业、校内校外、科研教学等各方面协同发力。要强化思政与教学协同,构建浸润式教育模式,打造更有灵魂的大思政育人体系。

        二是落实“全人化”的人才培养理念。本科教育要注重人格为先、德才兼备、品德为重的全人化培养,实施全方位、全过程、全链条协同育人。要强化科学素养与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创新思维、批判性思维、协作精神、国际视野。要梳理价值塑造、知识养成、实践创新改革路线,实现思政“活化”、知识“衍新”、学以“智用”,推动“全人化”人才培养。要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转化为鲜活的教育教学内容,通过个性化定制化人才培养,充分挖掘学生个人潜能,激励学生自主卓越,实现“学生有价值成长”。学校的成功、教师的高明,就在于尊重个性、挖掘潜力,使学生在本科期间养成终身受用的良好习惯,做好未来发展的多种准备。在教学设计上,要更加注重“导向”,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思路导向贯穿到教育教学全过程;在教学内容上,要更加注重更新,及时反映学科研究新进展、相关实践新经验、人才成长新需要;在教学方法上,要更加注重互动,多采用参与式、讨论式、交互式、个性化的教学;在教学管理上,要更加体现灵活,建立起适应弹性学习、学分制和主辅修制的教学管理制度。

        三是强化一流师资培育一流人才。教育大计,教师为本。纵观世界一流大学,虽然实现路径各有千秋,但拥有一流师资并依靠一流的教师培育一流的人才这一点是相同的,也是必然的。本科阶段是青年学子成长成才的关键时期,是树立崇高价值观、形成核心能力素养的最佳年龄。教师应当成为学生品格塑造、知识学习、创新创造、报国奉献的领路人,成为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示范。学深品正的一流教师的示范与熏陶是教育的最好方式,对培育胸怀天下的未来一流人才至关重要。要激励教师全身心投入人才培养,营造“科教融合,以教为先”氛围,实现“教师有价值成就”。要鼓励教师倾心本科人才培养,将科研优势转化为人才培养优势,在青年学子思维最活跃的时期以重大挑战性问题为牵引,推动进阶式研究学习。只有科研活跃的教师才能提供高质量的教学,要建立以高水平科研反哺教学的机制,把科研成果及时转化为教学内容,下决心提高科研对人才培养的贡献度。要在教师与学生的学术共同体中促进教师交叉合作、形成合力,宽角度、多层面、高质量地引导学生成长成才,真正实现教学相长。

        四是推进数字化赋能本科教育教学。信息化的快速迭代演进,使教育变得越来越多样化和终身化,学习越来越个性化和泛在化。要准确把握数字时代教育的新变化,统筹推进新技术应用与高等教育融合发展,灵活运用现代信息技术、采用先进信息网络,传输学习信息和经验,以“互联网+”推进构建网络化、立体化的全民终身学习智慧教育载体与平台。要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新形态智慧教学空间,探索虚实互动、线上线下结合的全新教学体验,形成人机共生、时空交互、知识衍新的学习环境,实现教育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无知不在。要明了智慧教育的发展方向在于教育元素与对象的全维感知、泛在多尺度的教育信息网络、教育数据挖掘和知识衍新以及多元个性化的教育定制服务。要扩大优质资源覆盖面,加快发展人人皆学、时时可学、处处能学的教育,打造数字教育的升级版,让更多的国民享有高质量的教育,以满足社会日益多样化、个性化的学习需求。要关注数字化战略赋“智”于人和融“智”于校,更要强“智”于国,将本科教育成果、一流大学建设特色优势转化为国家建设发展的动力。

        五是促进基础学科与优势学科的交叉协同。现代产业和未来技术的发展,要求大学必须重构学科领域,促进学科专业之间的交叉融合。要重视“破界”思维能力培养,鼓励学生关注本质、打破局限,开展更有价值和战略性的创新,培养战略科学家的潜质。要夯实基础学科能力素养,在“强基计划”和“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计划2.0”基础上,建立本硕博衔接的交叉培养模式,深化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并重、科学素养与人文素养互促的培养模式改革,扎实走好基础学科人才自主培养之路。要探索荣誉学院”“荣誉项目新改革,不断迭代创新,统筹基础学科人才和卓越工程人才成长所需的不同“营养元素”,做到因材施教。要将二者的共性需求相结合,在面向国家战略的实战中磨砺意志、训练思维、锤炼能力,真正将卓越工程人才和基础学科人才培养与基础性、战略性、前瞻性技术创新以及国家意志、重大需求、重大战略的场景驱动紧密结合,探索建设拔尖人才培养的新范式。

        教育兴则国家兴,本科强则大学强。说到底,本科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在于建设了多少一流学科、一流专业、一流课程,关键是看学校培养出了什么样的人才,看毕业生为国家和社会做出了多大的贡献。大学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要能够看到培养一代又一代人才为国解难、为国分忧、为国尽责的卓越贡献,能够看到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解决关键核心技术的重大突破,能够看到适应新发展格局需要、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责任担当,能够看到坚持胸怀天下、始终关注人类前途命运的大国情怀。

         

        文章来源:中国教育在线2022812日,详情请点击https://news.eol.cn/xueshu/hui/202208/t20220812_2241434.shtml

         

         
        来源:中国教育在线         

        copyright:yanche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2019  

        盐城工学院版权所有         苏ICP备11037185号-1 

        地址:(希望大道校区)  江苏省盐城市希望大道中路1号      

                  (建军东路校区)  江苏省盐城市建军东路211号 

        邮编:224051                  电话:+86-515-88168666